一战结束100周年,未来如何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
2018-11-11
此文首发于2018年11月11日正义网“法律博客”版。
1918年11月11日11时,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与以奥匈为首的同盟国,在法国签署西线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战争结束了!”、“和平!”,这样的标题立刻成为世界各地的报纸头条。
这场持续了四年多的战火造成超过1600万人死亡,2000余万人受伤。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阴阳相隔。
和平就像空气。在拥有和平时,不知道珍贵,甚至都没有察觉。而和平一旦失去,则只能追悔莫及、悔之晚矣。
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里,生成的最重要的历史启示是:只有首先让制度驯服权力,才能让规则取代实力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平才可能稳固可期。
国际和平其实不取决于国际条约。所以,一战之后成立的国联没能阻止二战。二战之后成立的联合国也没能阻止美苏冷战。
国际和平首先取决于每个国家的国内制度。一个国家只有成功限制了国内的统治权力,才可能有效约束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国际和平还取决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程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经济合作局面,客观上造就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市场的力量,会大大推升战争的成本。未来的战争风险可能主要集中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高的地区。
昔日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手法德,今天已经成为亲密的伙伴。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紧紧相拥。两国成型的国内制度和密切的经贸往来,树立了“消弭仇恨,合作共赢”的国际范例。
一百年后的今天,纪念一战对于很多人可能是一个无感的话题。不仅是因为一战之后很快发生了二战,而且是因为今天的人们多数都已经远离了硝烟和战火。
其实,只要看看各国的国内政治实践,看看风起云涌的反全球化运动,就会知道今天的纪念远非多余,更非无病呻吟。
《圣经》中说,太阳底下无新事。然而,人类真的无法摆脱历史的宿命和轮回吗?其实,历史的钥匙就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