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售假,是查处难还是难查处?
2018-01-24
此文首发于2018年1月24日正义网“法律博客”版。
微信虽然已经几乎人手必备,但微信小程序,对于多数人可能还是个新鲜事儿。就像我,也是看了新闻报道才知道有这么个东东。不过可能让你更加诧异的是,微信小程序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甚至已经成了售假新阵地。
不久前在微信小程序内搜索“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等相关关键词,立马就会出现数百个微信电商小程序。媒体报道后,微信方面日前对售假小程序进行了打击,永久下架了875个售假小程序。但有记者调查发现,仍有多个小程序内有高仿商品在售。为了对抗命名审核,有些小程序在“高仿”、“精仿”等敏感词中间加入一些字符,但用户在搜索相关关键词时仍能轻而易举的搜索到。
有业界人士表示,制作一个微信小程序只需不到200元,并且只需一两天的时间。因此,永久下架、自动命名审核等手段显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微信小程序可以不断进行新的命名,不断的重复上线。更何况,命名没有问题不代表产品就没有问题。
销售假冒产品的法律责任是十分明确的。轻者需要给予消费者赔偿,重者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比如假冒注册商标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因此,对于售假的微信小程序必须露头就打,不能姑息。
当前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是查处有技术难度,其实真正的原因恐怕更多的是查处的意愿和力度不足。比如微信平台可以对名称进行人工审核,加大对程序主体的信息审查,加强资质和内容审查等,要求提供营业执照、身份证信息以及货品采购协议等,对售假主体实行终身禁入。另外微信平台要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衔接,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移送查处。只要决心足够,将售假小程序挡在微信之外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