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首发于2014年1月23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评论”版。
日前,一段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法官向当事人索贿60万元的视频在各大互联网网站曝光。在这段长约20分钟的视频中,法官不仅详细介绍了帮助当事人改判无罪的“运作”计划,而且还就如何筹措60万元贿款为当事人出谋划策。
在前不久闭幕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习总书记的话音刚落,一名司法领域的“害群之马”就被曝光。然而遗憾的是,这起腐败案件并非是当地纪检监察部门主动发现和查获,而是由当事人将法官索贿的过程进行暗中偷拍并上传到互联网。据了解,当地纪委和法院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涉案法官已被正式停职。
这是继上海法官招嫖丑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庭庭长与女律师开房的丑闻之后,互联网曝光的又一起法官丑闻。一时间,法官的腐败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司法公信力再次遍体鳞伤。
法官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公众对之总是抱有高于一般公职人员的期待。然而,法官也是普通人。他们通过与其他公务员同样的招录考试进入法院,法院也是按照其他政府部门一样的方式在运作。因此,其他政府公务人员可能有的毛病和缺点,法官一样也不会少。我们不能因为法官穿着法袍、端坐在审判席上就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对权力、金钱和女色有更强的免疫力。司法腐败案件一次次地显示,法官在现行体制中与其他行政官僚没有本质差别,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寄望很可能只是公众的一厢情愿。“不能盲目相信法院”之说虽然有违法治理想,但却日益演变成无奈的社会现实。
这世界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相信”,何况我们这个社会本来就信任匮乏。“不相信”可以没有理由,但相信一定是需要理由的。腐败横行,司法必然难获公众信任,从而失去其定纷止争的价值。因此,建立司法公信,首先要铲除司法腐败,用司法领域的反腐败成果说服公众。
中央高层已经多次表露铲除司法腐败的决心,但反腐败光有决心还不够。因为反腐败的前提是发现腐败。如果腐败无法发现,那么反腐败便成了空谈。腐败之所以在一些国家成为不治之症,以致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原因之一便是腐败信息获取困难。已经被查处的几起案件若非都获得了视频、照片等铁证,涉案法官或许没那么容易被“撂倒”。在更多的时候,行贿者和受贿者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同盟,靠内部分裂后的情妇反腐、偷拍反腐始终只会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如何确保及时发现腐败,势必成为惩治司法腐败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当前,法院系统正在推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这对于提升司法文明、促进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倒逼作用。但我们同时应当看到,这种结果而非过程的公开对于消化已有的腐败呆账、遏制未来的腐败预期仍远远不够。
清除司法腐败任重而道远,绝非一阵风可以解决,对抗系统性的腐败只能采取系统化的措施。如果没有整个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定性进展,司法腐败就很难先行绝迹。从这个意义上说,清除司法腐败的努力,将会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展而一道经受历史的检验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