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阴致敬——《给正义一点时间》自序
2018-07-19
此文首发于2018年7月19日正义网“法律博客”版。
就在今年,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赫然辞世,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霍金生前曾经有个关于时间的著名论断,即物理学定律不区分时间的向前和向后,不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分。霍金指出,有三种区分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指向”,其中之一便是“心理指向”:沿此时间方向我们记得过去但不记得未来。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可以和霍金再次重逢,可以与我们曾经的流年相遇。但在眼下或者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只能去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瞻仰这位先贤,只能在记忆里回想我们的人生过往。
单个生命如此,整个人类的历史亦复如是。在人类的尺度中,生命成了光阴,时间成了历史。在时间的单向流动中,过去意味着失去,迟到可能意味着永远无法到达。在一切的纷争中,时间都将是最终的胜利者。我们的肉体和精神、思想和偏见、制度和艺术,都注定会在某一时点遁入无边的暗夜。尽管如此,生命并非徒劳,存在并非虚无,人类对正义的追寻并非没有价值。如同《圣经》中所说:“做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其实,时间的单向度正是生命意义的逻辑起点。价值源于需求,意义来自于稀缺性。生命的流逝和不可重复,及其必然指向的死亡,都是讨论生命意义必不可少的前提预设。所谓有意义的人生或者有价值的生活,就是能够善待光阴,在有限的时间里持续不懈地去做自认为值得的事情。
遗憾的是,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生状态并不满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从工作中找不到归属感和满足感。工作并非基于人性自觉和自我需求,而只是出于谋生的需要,这被马克思描述为“人的异化”。庆幸的是,我目前从事的法律职业较好的将谋生属性和价值属性糅合在了一起。利用法律手段去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将是我毕生的志业。毫不矫饰地说,那种被他人所信任和需要的满足感,那种经过艰苦努力为当事人争得自由和公平后的成就感,是远非金钱和声望所能替换的,也是我从事律师职业真正的力量源泉之所在。
我的法律生涯可分为求学和工作两个部分。求学阶段,我较为系统地阅读了西方主要的政治学和法学理论著作,培养了批评和质疑的思维习惯,并逐步确立了我观察这个世界的价值坐标。由于对探索充满了兴趣,对知识充满了尊重,我大学时期的理想始终是从事学术理论研究,但其后的人生轨迹并未如我所愿。我并未向学术方向发展,而是选择了一条实务的路。今天回头看来,我在求学期间看的那些“无用的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写的那些“无用的文章”,却在我的实务工作中发挥了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是面对一个普通、具体的案件,我也常常能获得较高的站位和异于他人的视角。不夸张的说,无论做检察官还是做律师,大学期间锤炼的思维水平都让我更容易脱颖而出。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想正是源于阅读和阅历。人生阅历随着岁月逐步积累,而阅读的功用则是贯穿始终。如果说阅读只是一个学习和吸收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一个总结和创造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写比读更加重要,更能让人进步和成长。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求学阶段我除了阅读,还经常提笔写下自己的感悟。那时正是论坛和博客风靡的年代,我在天涯社区担任过法律板块的版主,在学校的“经世济国”论坛上也是活跃人物。2006年,我被博客大巴评为“十大思想力博主”,博客主页被《南方周末》专题推荐。同样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大学毕业后我并没有一头扎进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不能自拔,我依然在功利取向的社会氛围中保持了阅读、思考和写作的习惯。世事无常,凡事都抱有功利心容易让人浮躁和随波逐流。时间在改变着容颜,社会在雕饰着人心,但真正能够坚持自我的人一定有机会呈现生命的底色、绽放生命的光彩。
于我而言,当下阅读、写作的时间变得少了,因为更加主要的工作是代理各类案件。前者是知,后者是行,自古知易行难。知识的道路是狭窄的、孤独的,实务的道路同样充满了荆棘,一路走来同样崎岖不已。权力、金钱、人情对司法的入侵,常常让正义的伸张变成一条条畏途。而各种体制机制的沉珂,则时常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甚至陷入自我否定。在逼仄的大环境中,律师注定只能是一个边缘化的小人物、小角色。不过,我始终勉励自己: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现实张力中不放弃一丝逆转的契机,正是一个优秀刑辩律师的必备品格。贺卫方教授有一句名言:“无自由无幸福,有勇敢方有自由。”对于刑辩律师而言,担当、技巧和毅力缺一不可。或许正因为艰难,或许正因为正义常常迟到,所以刑辩律师如有收获,那收获必然是经久难忘。
这本文集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从不同侧面代表了我对正义、自由、秩序等法律主题的思索。第一部分“徜徉法门”,主要收录了我过去几年公开发表的法律杂文或者法律随笔,偏重于中观层面的探究;第二部分“书香法意”,主要是我大学期间撰写的政治类、法学类书评,偏重于理论层面的阐发;第三部分“前沿法事”,全部是我近年来为媒体撰写的法律事件评论,偏重于个案的法律分析;第四部分“人在法途”,是我为《法治周末》撰写的企业家犯罪专栏文章集选,偏重于典型人物的法律纪实。这些文章部分写于大学求学时期,部分写于工作以后,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虽然仔细甄别或可从不同的文章中发现立场、观点或者表达方面的差异,但贯穿其中的问题意识和思索态度则是始终如一的。
时代的巨轮正滚滚向前,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被裹挟其中。每个人、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诸如正义、自由等精神则会在代际更迭中被不断传承。敬畏生命,向光阴致敬,历史从未亏待过理想。给正义一点时间,对未来保持信心。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