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人生——读吴官正《闲来笔潭》有感
2013-08-20
此文首发于2013年8月20日《检察日报》“清风”版。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人是政治性动物。政治映衬着人性的光辉与丑恶,宰制着人类社会的荣辱与变迁,在文明的历史上留下了斑驳陆离的复杂底色。这是因为政治与权力密不可分,从政者的抱负和志趣各不相同。有的人把权力当作终极目标,从政是为了掌控他人、攫取利益;有的人把权力当作实现目标的手段,从政是为了激浊扬清、改良社会。同样以政治为生,但我们将第一种人称之为政客,将第二种人称之为政治家。读完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谭》一书,我们或许能对这二者的区分有着更生动、更丰满的认识。
吴官正同志出生于那个特殊的年代,虽然从初中开始就表现出了对自然科学的超人天赋,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也是理工科专业,但最终还是应国家需要选择了以政治为业。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吴官正同志手握重权但心存敬畏,一心为公、一生清廉,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闲来笔谭》中记述的几个小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3年3月,吴官正同志担任武汉市市长后,家里还是很穷。夫人在学校教书,总是下课回家时到菜场去买便宜的菜。一次买一堆,吃不完就用绳子挂在阳台上吹干做咸菜。孩子想看电视没钱买,就凑钱买零部件,由吴官正同志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早晨骑自行车上班,在路边早点摊上买三两热干面吃,一年到头几乎天天如此,以至于有人在背后叫他“热干面”、“三两”。
吴官正同志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亲属也非常严格。现在公车私用成为一个社会顽疾,但吴官正同志从不准夫人和子女用他的公车,顺路捎一段也不肯。夫人张锦裳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讲过一个故事。1986年5月的一天半夜,大儿媳妇的爸爸打电话说儿媳快要生了,要她找一辆车送到医院。由于人生地不熟,又是晚上,便提出借用吴官正同志的车,不料被一口拒绝。万般无奈之下,张锦裳只好说:“去晚了,要出人命的,要不我交钱”。吴官正同志这才同意了。现在一些地方权力家族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二代现象屡见不鲜。但吴官正同志憎恨以权谋私,对亲属的各种请托大都给予了拒绝。这其中还有一段往事令吴官正同志时常辗转在胸,倍感难过。在担任江西省省长期间,二姐来到吴官正同志家中,请求帮忙安排孩子的工作被一口拒绝。二姐伤心的哭了,连饭也没吃便走了。此后直到二姐去世,两人都未再谋面。吴官正同志在多篇回忆录中均提到了对二姐的愧疚,感慨二姐找“有权有势”的弟弟帮忙实出于人之常情,再正常不过,而自己当时的语气过于生硬,实属不该。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至上的社会,可以想象吴官正同志要面临多少这样的请托,又要做出多少让别人失望、让自己心痛的选择!
如果据此就把吴官正同志说成是个不食人间烟火、无情无欲的圣人,就又不符合现实了。吴官正同志对家人、对亲属的严格恰恰源自于他内心对事业、对百姓深忱的热爱。吴官正同志1992年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年轻貌美的达悟来到庐山,在一个叫木瓜洞的地方剃发为尼,专心佛道。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宗教成了革命的对象,和尚、尼姑都被赶出庙宇,下放劳动,改造思想。有一天造反派找到达悟,要她与另一位同样被扫地出门的和尚还俗成家。两人之前并不认识,内心也无还俗之愿,但造反派硬把两个人关进同一间房子,不从就又打又骂。两人捆绑成夫妻后,先后生育了两个女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拨乱反正,岁月和遭际并未磨灭那位和尚出家的念头。他抛妻弃女再度出家,达悟只能拖着一双女儿重新回到寺庙。达悟的两个女儿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被人歧视和屈辱的种子,性格非常内向。上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们的事情出现在媒体上,同学们的风言风语让她们抬不起头来,只能辍学在家,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吴官正同志知道这件事情后,给市里主要领导打电话,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最后安排她们到一家工厂上班。1996年路过九江时,吴官正同志得知姐姐因白血病已经去世时非常难过,专程去看望了妹妹,并叮嘱厂长:“你帮助了这对姐妹,做了好事,要感谢你。给她们这样生活艰难的人解决点困难,人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仅不会忘记你,也不会忘记党和政府”。1997年吴官正同志调往山东工作。在临行的当天,他还请工作人员打电话嘱咐那位厂长继续照顾那位女孩。在山东工作后,吴官正同志曾多次打电话关心达悟和他女儿的情况。得知达悟去世的消息后,吴官正同志为这对苦难的母女伤感良久。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故事触发了这样的一段情缘,充分说明吴官正同志是个感情充沛、心思细腻的人,他对贫苦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自发的。吴官正同志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几度差点因贫穷而辍学,所以十分关心贫寒学子,在任上帮助很多贫苦学生解决了上学问题,发生了很多令人动容的事迹。
爱帮助别人,是因为吴官正同志对百姓的热爱;不爱帮助自己人,是因为吴官正同志对权力的敬畏。吴官正同志在工作中并非没有遇到过各种“歪风邪气”,他接触的人当中也有不少让他痛恨、憎恶的“坏人”、“小人”,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永远保持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和禀然的正气。吴官正同志退休后忆及在中纪委工作时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人议论:“吴官正这个黑皮,不知海里的水有多深,不知人心难测”。吴官正同志梦中自我辩解说:“脸黑不是我的过错,虽不知水深几何,但再深也有底。虽不知人们心中想什么,但知道人民心中有杆公平秤”。我相信,真正的政治家必须得超出一己之私,心系苍生,对人类的苦难有着深切的同情并愿意为了解决人类的苦难而做出努力和牺牲。正如马克斯·韦伯1919年在慕尼黑发表的《以政治为业》中所说:“一个人得确信,即使这个世界在他看来愚陋不堪,根本不值得他为之献身,他仍能无怨无悔;尽管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仍能够说‘等着瞧吧!’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能说他听到了政治的‘召唤’”。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们绝大多数无法像吴官正同志那样身居高位,选择一种政治的人生。但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学习吴官正同志那份政治的情怀。我们也许可以没有决绝的牺牲,没有惊人的举动,但在工作中却应该做到坚守岗位、谨守分际、不越底线。即使面临身不由己的窘境,依然能够紧盯内心的信念之火,使之不至熄灭。尽管我们并未“以政治为业”,但内心也该听到来自“政治的召唤”。